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全十堰也就只有他一个人能把楷书写到如此地步了

    信息发布者:blackboy
    2016-11-25 23:22:36    来源:天天快报   转载

      黄家喜,是十堰各界公认的最具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的书法大家,他的纯青之技和兼蓄之道勾绘和托举起的是一方弥足珍贵的平正之境。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三更灯火,手胝成茧,玉汝乃成。”

    前者是《辞海》对楷书的权威解释,“楷模”二字堪称楷书意蕴和风骨的灵魂所指;后者是十堰著名书法家黄家喜人生弄墨的缩影,同时亦因楷书独步业界而成“楷模”。

    黄家喜,是十堰各界公认的最具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的书法大家,他的纯青之技和兼蓄之道勾绘和托举起的是一方弥足珍贵的平正之境。

    创作中的黄家喜。摄影/吕伟

    2012年5月,黄家喜的10幅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11年12月,《黄家喜书法作品集》正式出版;

    同年,黄家喜协同另外两位书法家在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三人同耕,春华有实”书法作品展,并被评为十堰建市四十周年“文艺界十佳”人物;

    ……

    从1984年而立之年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到1997年不惑之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黄家喜的成功源于父亲的书法基因和后天的勤奋不辍。那么,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在书法世界里登堂入室呢?

    “书法作品功力扎实,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行气贯通,章法布白规范,独特且具有韵味,形式感强。”正因为这些特点,黄家喜的小楷中堂《出师表》一举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

       

    黄家喜展示兰亭奖。摄影/吕伟

    全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宣部批准设立,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每4年一届。2002年9月,首届书法兰亭奖在山东青岛举办,最终全国2万余件作品中评选出500件作品获奖并参展。黄家喜能够拿奖入展,实属深厚实力所至,但背后的付出同样艰辛。

    “我整整准备了两个多月,精心创作了6、7件作品,最后挑选了两件作品参赛。”13年过去了,黄家喜依然记忆犹新的是,他对当时写下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太满意,“主要是因为心情浮躁,经常分神,很多时候都是一笔欠佳而觉得不够完美,一笔写得不满意就再来。

    ”关于创作小楷中堂《出师表》的细节,黄家喜表示当时就好比是武侠小说中的“闭关”一般,一个人坚守在狭小的创作间里挥毫泼墨,从三更灯火到五更鸡鸣是家常便饭。杂念和紧张是最大的敌人,虽然当年黄家喜的书法造诣已经相当高超,但哪怕是一丝的懈怠和紧绷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首先保证不能出错,要避免投鼠忌器;其次必须要推陈出新,这样才会有竞争力,”黄家喜至今仍十分推崇这两个标准。

    其透露,一幅作品的成功,事实上是对误差的控制率,避免在一点一划之间出错。“如果一笔写不好,再重来的话就费劲了,作品永远就完成不了了。”黄家喜谦虚地说,13年前的作品放到现在来说,也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作品,“通过十几年来的不断学习,各个方面还是有很大提高的。”

    在不断调整个人心态的过程中,作品也在研磨中日臻完善,黄家喜最终创作出较为满意的两幅秀美小楷。

    黄家喜作品《出师表》。摄影/吕伟

    如同视宝剑为生命的侠客一般,黄家喜同样对文房四宝钟爱有加,他认为只有人剑一体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能够抵达较高的境界。

    黄家喜告诉记者,自己每次用完毛笔都会仔细清洗,虽然笔没有言语但不乏灵性,我们必须对它有源自内心的尊重和讲究。“狼毫毛笔硬,羊毫毛笔软,软笔适合硬纸,硬笔适合软纸,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规律。”

    同时,如何搭配使用纸张,同样也是充分发挥笔墨能量的关键一环。“比如生宣就适合草书,二者融合会有一种笔墨渗化的效果,很多时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其认为,这可以看做是工具和材料之间化学反应出来“神韵”,是独特的乃至奇特的,能给人深深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什么样的材料写什么样的字,什么样的纸创造什么样的作品,对于我们的书写工具都要系统认识和充分利用。”黄家喜说,在书写材料上要多掌握类似经验后再创作,能够体现出书者对文化的一种德和爱,再辅以心无旁骛的状态,好作品自然水到渠成。

    “文”心不朽黄家喜。摄影/吕伟

    字如其人。

    人们最为熟知的黄家喜,是他那一手隽永周正的楷书,殊不知他的草书和行书同样精妙。换句话说,是楷书奠定了黄家喜在书法界的地位,而这一点也绝非偶然。有评论称,黄家喜书法按规矩,讲法度,于继承中不断创造出自己的新意,其作品端庄周正,温润秀丽,和他不愠不火、不急不躁的性情修养颇为一致。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象征性的精神符号,在书法艺术多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书家的自由表达源于自我意识的左右和主宰。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黄家喜的笔墨龙蛇正是他映视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二者是一致和契合的。

    黄家喜楷书堪称独步。摄影/吕伟

    综观黄家喜在艺术创作道路跋涉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他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经验在于,将楷书当成了自己入门的门径,并将楷书作为自己在艺术上的主动追求。

    他自幼醉心书艺,起步硬笔,钢笔书法不仅被印成多种版本的字帖,而且还两次荣获全国钢笔大赛一等奖。冥冥之中有天意,黄家喜后来转投毛笔书法,从唐楷入手遍临古代名家碑帖,形成了独特的温婉典雅、纯正敦厚、清秀逸朗的艺术风格。

    在创作中,他极具表现力地将楷书的详略、动静、快慢、张弛、照应,融于自己的笔端,从而使他的作品品质达到舒缓、静穆、秀美、娴雅的境界,如老僧敲木鱼,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愉悦和生命体验。

    十堰作家老笈评价说,这是一个正确选择,也是他不断地对自己超越的过程。而且在这一历练和超越的过程中,黄家喜还不断地吸收古典文学及现代审美的知识养分,从而加深对楷书由表象到深层次了解的全过程。

    黄家喜准备书写。摄影/吕伟

    黄家喜深得欧阳询、褚遂良内敛与外拓的精髓,又苦心孤诣啜取魏晋“二王”俊秀飘逸的神韵,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形成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书风。其书法受“初唐四家”之一褚遂良的影响最深,而以继承“二王”一脉,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

    观黄家喜的字,那线条仿佛充满了生命的味道,这是因为书家的生命意识已在无形中融入了结构之中,这也让整幅作品流溢着一种独有的情调。

    “楷书是一笔到位,要精准,但亦不乏变化,如果要写出它的精神面貌来,法要到。”黄家喜分享说,“‘法’是什么?法度,主要是靠平时的领悟,慢慢磨练出来的。”他深入解析道,为什么唐楷一千多年来能够永葆生机呢?最主要的就是神形兼备。

    笔墨二字大有学问。摄影/吕伟

    如何看待和处理各种书法体间的关系?比如楷书和行书。

    黄家喜认为,二者互补性很强,有了行书的灵动,楷书才得以鲜活;有了楷书的端稳,行书方不逾矩。1996年,他在省里的一次书法研修班上有幸听到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授课。当学员们问到什么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张海答:“雅俗共赏就是最高境界。你的字既要让老百姓喜欢,又能让权威专家认可,这就是最高境界。”这一观点恰好表达了黄家喜艺术追求的志向。

    黄家喜指出,现在有些书法家对楷书不太重视,或者认为它艺术性不强,这个还有待商榷。其认为,楷书就像体育运动的田径一样,是基础,没有基础或者不扎实的话,其他字体达到一定高度后是受限制的。

    有幸和仰慕已久的黄家喜先生第一次谋面,是在2014年12月筹备出版新闻作品集期间,他毫不犹豫地为记者这个后辈题写了书名《闻新雕虫》。很感动,感动于这样一位十堰书法界的翘楚扶持后辈的无私,也很感慨,感慨于其通体泛出的朴拙和平易宛如修竹清风一般,让人思忖良久。

    电话那头,先生不厌其烦地给记者指路,丝毫没有怠慢之意。而今再度谋面,虽然卸去了所有的行政职务,但黄家喜依然是那个可亲可近的黄家喜。

    “雕”龙“雕”虫皆不惊。摄影/吕伟

    在地位面前,黄家喜一如往常地浅浅淡淡,不张扬不狂妄。关于金钱和荣誉,他丝毫不会兴奋忘形,圆融之心已然植根其心。在友人老笈眼中,黄家喜是这个样子的:

    “对他来说,名与不名,利与不利,似乎都没放在心上。与他接触几十年,他始终做平常人,为人处事怀揣一颗平常心。他静卧默坐,从容以书,趋境于古,造境于心,始终处于一种自然与恬淡的状态之中。他朴拙于人,精明于事,平和若愚,宽厚似佛,可谓大智若愚,让人心生敬意与感佩。”

    最弥足珍贵的是,一生不离书墨的黄家喜对书法艺术始终褒有敬畏之心,仍然不断地习练自己的书法技艺。他说,“书法是一座高山,我自己还在山下徘徊,攀登是这一辈子永远的姿势。”

    “闻家犹奋进,道喜不糊涂”,这是我市诗词界前辈江中浩先生为黄家喜撰写的一幅对联,并被他一直悬挂在客厅里,成为一生对书法艺术追求的鞭策和激励。

    黄家喜是如何理解这十个字的?

    “这是江老为我量身定做的对联,言简意赅却语重心长,是我一生的座右铭,”黄家喜跺到对联前方站定,面对着记者解释说,“‘家’就是书法家,就是说即使别人称你为‘家’,你还要不断地奋进,给你道喜也不要犯糊涂,要明白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和对联相得益彰的,是十堰国画泰斗莫麓云赠送的一幅山水画,名为“家居尘世外,喜乐在人间”。黄家喜阐释说,整幅画的主体为山水,轮廓极似一只上山虎,这是莫老在鼓励我不断上进呢。

    黄家喜的状态喜人。摄影/吕伟

    尽管现如今个人书法造诣堪称炉火纯青,但黄家喜坦言自己也曾经有过冷遇寂寞的时候,他的态度是:这是人生的自然状态,是无法免俗的,不愉快的时候看淡一点就好了。

    如何平衡名利?如何弥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黄家喜微微一笑,只要抱定做人的价值观,不突破,就能够抵挡住市场的诱惑。“要知足,保证常乐,无论做什么,做人都是第一位的,别人需要我们,我们就要无私助人。”

    舒啸意自适,修竹弄清风,黄家喜永为楷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